跳到主要内容

计算机网络

Computer Network
互连的、自治的计算机集合

教科书上的定义已无法用混乱来形容……

通用名词

  • 自治:无主从关系

  • 互连:互联互通,从物理层面上能从任意一台计算机到达任意一台计算机

  • 复用:同时在单一的通信信道或资源上传输多个信号或数据流

  • 分用:从单一的通信信道中提取或恢复原始的多个信号或数据流

  • 互联网(Internet):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

    • ISP: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,互联网服务提供商

组成

  • 偏软硬构成
    • 计算设备:主机、应用
    • 网络设备:路由器、交换机等
    • 通信链路:光纤、铜缆等
  • 偏设计思维
    • 网络边缘:计算设备
      • C/S:客户/服务器(Client/Server)模型
        • 客户端发送请求,接收服务端响应
      • P2P:对等/点对点(Peer-to-Peer)模型
        • 不依赖专用服务器
        • 通信在对等实体间进行
    • 网络核心:网络设备
      • 路由器:工作在网络层,负责转发分组
        • 路由(Routing):确定信息从源到目标的传输路径
        • 转发(Forwarding):将信息从路由器的输入端口交换到的输出端口
      • 交换机:工作在链路层,负责转发帧
        • 帧(Frame):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元
        • 交换(Switching):将帧从一个端口复制到另一个端口
          • 电路交换(Circuit Switching):独占一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
            • 电路(Circuit):通信线路,数据通信的基本单位
          • 报文交换(Message Switching):将数据以报文为单位进行传输
            • 报文(Message):数据报,单次通信的信息
          • 分组交换(Packet Switching):将报文分成分组进行传输
            • 分组(Packet):数据包,单次通信的信息的一部分
          • 三种交换比较:
            三种交换比较
    • 接入网络:通信链路,将边缘接入核心的的途径
      • 数字用户线路(DSL):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
      • 电缆网络(Cable Modem):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数据
      • 以太网(Ethernet)
      • 无线(Wireless)
        • 无线局域网(LANs)
        • 无线广域网(WANs)

协议

Protocol
事先约定好的数据交换规则

它规定了信息的

  • 语法: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
  • 语义:数据的意义,即需要发出什么控制信息、完成什么动作以及做出什么响应
  • 时序(同步):顺序

网络协议簇

一大堆网络协议
层层抽象

体系结构

体系结构

  • OSI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):爆金币的老东西,参考标准,七层

    • 应用层: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
      • HTTPFTPSMTPPOP3IMAPTelnetSNMP
    • 表示层:数据格式转换、加密解密
      • ASN.1MIME
    • 会话层:建立、管理和终止会话
      • NetBIOSRPC
    • 传输层: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
      • TCPUDP
    • 网络层:传输分组(Packet),负责路由选择和逻辑寻址
      • IPICMPIGMP
    • 数据链路层:传输帧(Frame),物理寻址、错误检测和纠正
      • EthernetPPPHDLC
    • 物理层:传输比特(Bit)流,定义物理媒介的传输方式
      • EIA/TIA-232V.35USBBluetooth
  • TCP/IP(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/Internet Protocol):现在实际用的,四层

    • 应用层:包括OSI的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
    • 传输层:OSI的传输层
    • 网络层:OSI的网络层
    • 网络接口层: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
  • 五层协议:TCP/IP的简化版本,教学用

为什么要抽象(分层)

Anyway,各个层之间是独立的,灵活性比较好,可以单独修改某一层的协议,而不影响其他层

标准化比较好做,比较符合人的直觉,易于实现和维护

每一层要实现的

  • 差错控制:使通信可靠
  • 流量控制:使 发送端速率接收端速率发送端速率\le接收端速率
  • 分段和重装:在发送端将数据划分为小块,再在接收端还原成原始数据
  • 复用和分用:发送端多个高层会话复用一条低层的连接,接收端再分用到不同的高层会话
  • 连接建立和释放:建立逻辑连接,传输数据,释放逻辑连接

数据具体是怎么使用协议簇传输的?

层与层之间的包装

顺便说说

它是?

通过交换网络互连主机

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

计算机网络就是一种通信网络

通信系统模型

标准?

  • ISO:国际标准化组织
  • IETF:互联网工程任务组
  • IEEE: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

OSI(开放式系统互联)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制定的网络协议参考模型。OSI 模型的设计旨在使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能够相互通信,同时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。虽然 OSI 模型并没有被广泛使用,但它对网络协议的设计和标准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,例如 TCP/IP 协议就是在 OSI 模型的基础上设计的。

TCP/IP 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(DARPA)在 1970 年代末和 1980 年代初开发的。虽然 TCP/IP 最初是为军事目的而开发的,但它很快就被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,并成为了互联网的基础协议。TCP/IP 的标准化工作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(IETF)负责,目前 TCP/IP 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核心协议之一。

其实TCP/IP是网络层之上的协议,网络接口层(链路层)不属于IETF的制定范围

IEEE(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)是一个国际性的专业组织,致力于推动电气、电子和计算机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和标准化工作。IEEE 制定了许多电气、电子和计算机工程领域的标准,例如以太网、Wi-Fi、蓝牙等无线通信标准,以及 USB、HDMI 等接口标准。此外,IEEE 还制定了许多其他标准,例如数字信号处理、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标准。